访问次数:

上半年房地产多个指标增速回落 楼市进入调整期

(2019/07/16)
来源:新华网
  在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下,6月房地产市场继续降温。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70个城房价上涨城市数量减少,一二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涨幅全面回落,一二三线城市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同比涨幅均回落。与此同时,1~6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房企到位资金等多个指标累计同比增速均有所回落。
 
  业内人士认为,6月有20个城市二手房价出现下调,这是年内首次。热点一二线城市房价再次进入到调整阶段,后续如果没有明显的信贷宽松政策,预计7~8月份,全国一二线城市房价将进入“小阳春”后的“倒春寒”。同时,房地产投资、销售、资金等多指标累计增速连续2个月回落,显示市场已经有所降温,预计在房企融资收紧的趋势延续背景下,将会影响未来投资开发进度。
 
  一二线城市二手房
 
  价格涨幅全面回落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6月份,70大中城市中,房价环比上涨城市数量明显减少,特别是二手房价格上涨的城市数量比5月减少10个。与新房相比,二手房市场降温更加明显,不仅房价上涨的城市数量减少更多,房价涨幅也回落明显。
 
  初步测算,4个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持平,5月为上涨0.1%。其中:北京和广州持平,上海和深圳均下降0.1%。31个二线城市二手房价格上涨0.3%,涨幅比5月回落0.2个百分点。35个三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0.7%,涨幅比5月扩大0.1个百分点。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国仕英认为,整体来看,6月份房价涨幅稳中有降,二手房受市场调控加码影响,信心有所下降,二手房价小幅下跌。特别是部分热点二线城市调控加码,二手房价格回落最明显。
 
  “6月份,全国有20个城市二手房价格出现下调,这是年内第一次,热点一二线城市再次进入到了调整阶段。后续如果没有明显的信贷宽松政策,预计7~8月份,全国一二线城市将再次进入‘小阳春’后的‘倒春寒’。”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说。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波预计,二手房降温会在下半年持续对新房形成直接影响,并带动新房房价涨幅回落。
 
  尽管新房价格数据因限价等多种原因已经不能真实反映市场情况,但是部分房价涨幅居前的城市仍需关注,如西安新房价格同比涨幅连续7个月排名第一。另外,呼和浩特连续8个月二手房价格同比涨幅排名第一。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考虑到西安近期政策持续收紧,尤其是在人才落户和郊区限购等方面有较为严厉的动作,预计后续西安房价增幅也会收窄。后续从稳定房价的角度看,需要继续对二线城市尤其是人才借落户变相炒房的行为进行管控。
 
  房企融资环境收紧
 
  除了房价数据显示出楼市继续降温的迹象,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房地产投资、销售、资金等多指标累计增速持续回落,也预示了房地产市场正在进入调整期。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1609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比1~5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10550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1%,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从销售指标看,1~6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7578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降幅比1~5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70698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从资金指标看,1~6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84966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比1~5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
 
  国仕英认为,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增速连续两个月持续下降,是因为4月份以来部分城市拿地政策有所收紧,致使房企拿地积极性下降。加之二季度以来,楼市“输血”各渠道遭金融监管部门紧盯,房企融资环境进一步收紧,房企资金面收紧将会影响未来投资开发进度。
 
  而从销售面积指标来看,目前已出现了连续5个月负增长的现象。严跃进认为,这说明市场已经有所降温,虽然3月份开始出现“小阳春”,但5~6月份的市场数据说明楼市回暖是有阻力的,尤其是部分三四线城市正步入降温的通道之中。
 
  此外,从房企到位资金指标来看,增速回落和当前防范金融风险的大环境有密切关联。严跃进指出,5月份开始很多房企的融资压力明显增加,资金面略有收紧,这也会影响房企的土地投资和房屋销售策略。当前信托融资和海外债的发行都明显收紧,预计类似收紧的趋势还会延续,一直要到今年第四季度或才会有新的改善。
 
  不过,对于下一阶段的房地产投资情况,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毛盛勇表示,一方面城镇化还在继续推进,刚需和改善性的需求还是有的,这是一个支撑。另一方面,“房住不炒”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再加上强调“因城施策”、强调城市政府主体责任这两方面因素综合在一起,下阶段房地产市场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是能做到的。房地产投资不会出现大起大落。记者 张达

关闭

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