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写入“新基建”这一概念。作为“两新一重”的重要内容,“新基建”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并举,成为今年政府扩大有效投资的重点。
作为特殊之年召开的特殊会议,两会将为中国勾勒怎样的发展路线,各方都十分关注。新加坡《联合早报》就刊文指出,此次两会最受关注的看点无疑是经济“药方”,疫情之后,中国官方如何为经济定调,实现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备受瞩目。如今,答案揭晓,以“新基建”为代表的“两新一重”被寄予厚望。从学术讨论、社会关注到嵌入国家发展大局,新基建何以被摆在如此重要的位置?这其中,既有立足当前、对冲疫情影响的现实需要,更有面向未来、构筑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之基的长远考量。
新基建来了,它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其实“两新一重”已经给出了明确方向——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5G可能意味着更快的网速、更高清的视频、更快的下载速度。但其实,5G真正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它将开启一个“新联接”的时代。受益于5G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技术特点,未来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联接的时空限制将被进一步打破,从而真正实现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5G将会像今天的电力等一样,成为未来数字世界的一项关键基础设施,成为未来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石。
以医疗行业为例。疫情期间,武汉雷神山医院和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依托5G技术,将病人CT等医疗影像及其他医疗相关治疗信息等实时传回至北京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再通过云端调取对应专业的专家完成对疑难病例的影像学及其他问题的综合研判,为前线积极救治病人提供了实时协助。5G具备的高带宽、低延时、广联接等优势,有效解决了远程诊疗实时性差、清晰度低和卡顿等问题。因此,通过5G实现大量医疗设备互联,大力推动专家在线会诊,优化医疗资源使用,也被认为是“医学界质的飞跃”。而从医疗阵地,到车联网、无人驾驶、工业互联网、智慧家居、智慧城市等新应用场景,5G开启的“新联接”,正在激荡起我们对未来发展的无尽想象。
有人说,在新基建构筑的智能世界里,数据是矿,算力是电,5G、AI、云则像电灯、电视等各种电器一样,为算力提供精彩纷呈的输出形式。的确,实现对未来数字世界的想象,“新联接”只是其中一步。当5G联接千行百业,我们必然面临数据的浪潮,毕竟,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一天就能产生64TB的数据,足以填满32块硬盘。如果没有超强的算力支撑,这些天量数据就难以产生真正的价值,助力我们实现生产系统、决策系统的高效、智能。未来,大量数据会在端、边、云随时产生,要实现“数据在哪里,计算就得在哪里”,更要增加面向端、边、云提供多样性的算力,只有这样的“新计算”,才能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加速产业数字化的实现。可见,新联接和新计算正是新基建的核心。
如今,在“新联接”“新计算”等技术的赋能下,千行百业正在全面加速数字化转型,跑出各行业产业升级的“新速度”。在厦门,全国首个全场景应用智慧港口投产,预计每年可节省千万级的人力成本;在深圳,依靠5G、云、AI等关键技术建设智慧机场,实现旅客排队时间减少20%,每年让400万乘客无需再乘坐摆渡车;在苏州,基于5G、大数据、云等技术打造的智慧水务系统,让姑苏城的水变得更清澈……未来,随着新基建的铺展,全社会必将进一步按下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的“加速键”,为我们带来超越想象的全新体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