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月前的一次抓捕,5名冒充“公检法”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大陆1人、台湾4人)在越南落网,通过案件层层深挖,该诈骗团伙的组织架构越发清晰的展现在办案民警面前,涉及相关案件被一一查实,最终诈骗团伙21人均落法网。8月7日,这一涉外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终于迎来了开庭宣判,6主犯获刑10年以上。
案件始末
8月7日,德清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对该涉外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开庭审理。据悉,该诈骗团伙共涉案45起,涉案金额达256万余元,涉案21人均获刑,其中6主犯获刑10年以上,3人获刑5年以上。
“那段时期我们辖区的很多群众都接到类似冒充公检法进行诈骗的电话,我们公安局高度重视并对此发出预警,然后对此类案件上报上级部门进行研判分析。虽然当时没有对我县市民造成直接损失,但这些布下的诈骗陷阱必须清除。”县公安局侦办民警如是说道,2016年下半年,我县接到群众报警得知,有诈骗分子疑似冒充中国公检法机关,向市民拨打电话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对此,我县公安机关立即将案件信息上报上级机关,并对此展开侦查。
经案件层层深挖,警方发现,该诈骗团伙在浙江、河南、广西等地均有作案行为,而诈骗团伙的窝点,则在越南。2016年12月,公安部迅速成立工作组赶赴越南开展工作。
“由于侦查范围广,语言沟通不畅,为案件的侦破带来了层层‘拦路虎’。”一同参与行动的侦办人员说道,但是在中国驻越南使馆大力协助下,工作组会同越南警方循线追踪,最终在越南海防市,顺利捣毁一诈骗窝点,抓获5名犯罪嫌疑人。
侦办人员表示,由于受害人均是中国大陆群众,且此案是团伙作案,为便于整案侦办、追缴赃款,依法惩处犯罪,切实维护受害人合法权益,依据中越两国合作打击电信诈骗犯罪谅解备忘录,在越南警方协助下,中方将5名犯罪嫌疑人全部带回大陆依法处理,由浙江公安机关负责案件侦办工作。
2017年1月4日,在公安部组织指挥下,5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大陆1人、台湾4人)通过广西友谊关口岸从越南被押解回国。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严重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公害,广大群众深恶痛绝。侦办人员表示,随着5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落网,也为该案侦破找到了又一突破口,警方根据相关线索,立即展开案件深挖,在摸清该诈骗团伙组织框架的基础上,层层寻求突破,最终抓获该诈骗团伙成员共计21人,查实案件45起,涉案价值256万余元。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公安机关将不断加强国际执法合作
始终保持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压严打态势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作为旁观者来说,觉得冒充“公检法”诈骗手法很粗糙,似乎很难让人上当,但是,当你了解其中的作案手法,其实骗子是一步步让你相信的。
作案套路
1、犯罪分子一般有备而来,能够准确说出你的身份信息,让你慌乱并相信所谓的“犯罪”。
2、一般要求保持通话,并在电话上做笔录。
3、接下来都会变成电话转接或者要求你酒店开房,隔绝外界联系,并表示你的身份信息被冒用,可以通过转账核查个人资金后消除所谓“通缉”。
警方提醒
1、在接到类似的电话时,即时对方能够说出你的信息,也不必慌乱。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的形式办案及做笔录,公检法机关之间的电话也不能进行所谓转接,不会提供所谓安全账户,更不会要求当事人转账汇款核查个人资金。只要接到电话说你涉嫌犯罪,需要接受调查等内容的,都是骗子无疑,因此,一旦接到冒充公检法的诈骗电话,要一律挂断。
2、一般对于陌生来电,尤其是高频呼叫,谨慎接听。
3、此外,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一定要保护个人信息,切不可轻易在网上或者留下自己的身份信息,以免被犯罪分子有迹可循。
4、如果遭遇诈骗,一定要及时拨打110,提供相关证据,协助警方追查,同时警方也将第一时间冻结转账,保护事主财产。